首页 > 诗文 > 辛弃疾的诗 > 沁园春·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

沁园春·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

[宋代]:辛弃疾

叠嶂西驰,万马回旋,众山欲东。正惊湍直下,跳珠倒溅;小桥横截,缺月初弓。老合投闲,天教多事,检校长身十万松。吾庐小,在龙蛇影外,风雨声中。

争先见面重重,看爽气朝来三数峰。似谢家子弟,衣冠磊落;相如庭户,车骑雍容。我觉其间,雄深雅健,如对文章太史公。新堤路,问偃湖何日,烟水蒙蒙?

沁园春·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重峦叠嶂向西奔驰,像千万匹马回旋一般,这许多的山要掉头向东而去。恰好湍急的水流直直地落下,进跳的水珠四处溅下;小桥横架在急流之上,像不圆的月亮和刚拉开的弓。人老了应当过闲散的日子,可老天给我多事,来掌管十万棵高大的松树。我的房舍小,但在松树盘曲的枝干影子的外边,在风风雨雨的声音中间。

雨雾消散,重峦叠嶂露出面容,争着和人见面。看早晨清新凉爽的空气从一座座山峰扑面而来。座座山峰好像谢家子弟,衣着潇洒,长相英俊;又好像司马相如的车骑一般雍容华贵。我感觉这其中,有的如司马迁的文章一样,雄浑深沉,典雅劲健。在刚刚修好的偃湖堤的路上,问偃湖哪一天能够展现烟水的美好景色?

注释

大约作于庆元二年(1196),时稼轩罢居带湖。灵山:位于江西上饶境内。古人有“九华五老虚揽胜,不及灵山秀色多”之说,足见其雄伟秀美之姿。齐庵:当在灵山,疑即词中之“吾庐”,为稼轩游山小憩之处。偃湖:新筑之湖,时未竣工。

惊湍(tuān):急流,此指山上的飞泉瀑布。

跳珠:飞泉直泻时溅起的水珠。

缺月初弓:形容横截水面的小桥像一弯弓形的新月。

合:应该。

投闲:指离开官场,过闲散的生活。

检校:巡查、管理。长身:高大。

龙蛇影:松树影。

爽气朝来:朝来群峰送爽,沁人心脾。

磊落:仪态俊伟而落落大方。

雄深雅健:指雄放、深邃、高雅、刚健的文章风格。

太史公:司马迁,字子长,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,曾继父职,任太史令,自称太史公。

沁园春·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创作背景

  《沁园春·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》大约作于公元1196年(宋宁宗庆元二年)落职闲居之时,写的是上饶西部的灵山风景。(《江西通志》)

参考资料:

1、李肇翔 .辛弃疾词.沈阳 :万卷出版社,2009年:第37页

辛弃疾简介

唐代·辛弃疾的简介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

...〔 ► 辛弃疾的诗(792篇)

猜你喜欢

过殿卿山房咏牡丹 其一

明代李攀龙

相国园亭种牡丹,枝枝风雨怨春寒。主人车马城中惯,知傍谁家锦障看。

一春苦旱因成一章

陈振家

似铁田泥难务耕,枯焦杂草剩蔫茎。雨星偶洒两三点,雷鼓偏搥几百声。

人定胜天虽见说,龙停司泽岂能成。彼苍莫也胸襟窄,计较凡夫懵懂情。

撷芳词 秋柝

清代周贻繁

徵轮静。西风劲。一杯清醑浇愁兴。离怀弱。香衾薄。

有何纷扰,为谁惊觉。柝。柝。柝。

赠太傅中书令张文节公挽词三首 其三

宋代宋庠

平日开黄阁,兹辰奠素旗。留侯尝辟谷,岩说遂骑箕。

天迥哀笳咽,林长导翣迟。行人此堕泪,何必岘亭碑。

蝶恋花·尽道今年春较早

宋代韩淲

尽道今年春较早。梅与人情,觉得梅偏好。一树南豅香未老。春风已自生芳草。来自城中犹带晓。行到君家,细雨吹池沼。怅望沙坑须会到。玉溪此意年时少。

平时兄弟间十三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

宋代张栻

子行日以远,我思日以长。

政或少閒暇,书来不可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