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杨炎正的诗 > 水调歌头·把酒对斜日

水调歌头·把酒对斜日

[宋代]:杨炎正

把酒对斜日,无语问西风。胭脂何事,都做颜色染芙蓉。放眼暮江千顷,中有离愁万斛,无处落征鸿。天在阑干角,人倚醉醒中。

千万里,江南北,浙西东。吾生如寄,尚想三径菊花丛。谁是中州豪杰,借我五湖舟楫,去作钓鱼翁。故国且回首,此意莫匆匆。

水调歌头·把酒对斜日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我拿着酒杯面对斜阳,默默无语似乎在问西风。为什么胭脂把荷花染得这么红。放眼望去这千顷大江,里面有万斛的离别哀愁,没有地方让远飞的鸿鸟歇足。唯有阑干的一角可见一线天光,人依靠在一旁半醉半醒中。

萍踪浪迹于大江南北,走遍了浙西浙东。人生太短促,我还想闲步在三径篱边的菊丛。试问谁是中原豪杰,借我舟楫浮泛五湖,当一个钓鱼翁。回望这沦陷的故国,这田园归意莫要太匆匆。

注释

水调歌头:词牌名,又名“元会曲”、“凯歌”、“台城游”、“水调歌”、“花犯念奴”、“花犯”。以毛滂《元会曲·九金增宋重》为正体,双调九十五字,前段九句四平韵,后段十句四平韵。

芙蓉:是荷花,这里指秋荷。梁昭明太子《芙蓉赋》说它“初荣夏芬,晚花秋曜”。

斛(hú):古代容量单位,十斗为一斛,后改为五斗一斛。“万斛”,比喻愁多。

“天在”二句:意谓自已在似醉似醒中倚栏眺望,栏杆一角露出一线天光。

如寄:喻生命短促。

三径菊花:赵岐《三辅决录·逃名》:汉时,蒋诩辞官归乡里,闭门不出,院舍前竹下辟三径(小路),只与求仲、羊仲往来。后遂以“三径” 称隐士居所。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三径就荒,松菊犹存。”此化用其意,表示归居田园。

中州:黄河中、下游地区。

五湖:太湖一带。此表示隐遁湖海。

故国:指中原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范晓燕.《宋词三百首赏译》.湖南:湖南人民出版社,2000年10月:第510页—511页

水调歌头·把酒对斜日创作背景

  杨炎正是杨万里的族弟,与辛弃疾相交甚密。他和辛弃疾一样,都是力主抗金的志士,但却在朝廷的投降政策下无所事事,空有卓越才能和远大抱负而无从施展,这首词正是作者秋日感怀、触景生情时所作,用以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苦闷。

参考资料:

1、《唐宋词鉴赏辞典》(南宋·辽·金卷).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8年版

杨炎正简介

唐代·杨炎正的简介

杨炎正

杨炎正(1145—?)字济翁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,杨万里之族弟。庆元二年(1196)年五十二始登第,受知于京镗,为宁县簿。六年,除架阁指挥,寻罢官。嘉定三年(1210)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,诏与在外差遣,知藤州。嘉定七年又被论罢,改知琼州,官至安抚使。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,多有酬唱。

...〔 ► 杨炎正的诗(69篇)

猜你喜欢

岩居效贾岛

宋代谢翱

岩岩百尺屋,山鬼寂四壁。独抱震馀桐,横此风中石。

梦见一道者,手持青瓦砾。谓此有至音,世人不能识。

运司园亭十咏 其六 翠锦亭

宋代章楶

楩楠百尺馀,排列拱檐际。畏日自成阴,隆冬宁灭翠。

虚旷得寂理,懒僻恣浓睡。谁知官府中,获此冲漠味。

代吴儿作小至后九九诗八解 其七

宋代张侃

五五三三抛堶忙,柳丝深处映陂塘。狸奴犬子寻阴地,八九春中日正长。

自遣

鹤算

老来拙懒愿全违,不道衰颓事事非。有酒可能谋剧饮,无钱且自典春衣。

唐花过眼空红紫,晋帖留心有瘦肥。偶向庭前观止水,也同鸥鹭学忘机。

题皇雩山图

宋孝宗

仙鹅飞去是何年,灵迹犹存古岭边。

藤老龙蟠疑护法,山幽禽语是逃禅。

寄江阴史君尹梅津

释元肇

清简何曾五马荣,时艰念虑在生灵。江如谢朓诗中静,山似岳阳楼上青。

戢戢鱼头曝冬日,翩翩鸦字出宸庭。三吴父老遥相祝,几向天边望福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