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踵而至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踵:脚后跟;接踵:足跟相接。后头的人脚尖挨上前头人的脚跟;一个跟着一个来到。形容人特别多;络绎不绝。或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。也作“继踵而至”、“接踵而来”。
出处《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》:“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。”
例子台湾之割,青岛之割,威海之割,接踵而至。(章炳麟《箴新党论》)
基础信息
拼音jiē zhǒng ér zhì
注音ㄐ一ㄝ ㄓㄨㄥˇ ㄦˊ ㄓˋ
正音“踵”,不能读作“zhòng”。
感情接踵而至是中性词。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辨形“踵”,不能写作“种”。
辨析见“接二连三”。
近义词接二连三、川流不息、联翩而至
英语come one after another
俄语прибывáть один за другим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焦头烂额(意思解释)
- 木本水源(意思解释)
- 假公济私(意思解释)
- 鼠凭社贵(意思解释)
- 穷途潦倒(意思解释)
- 香草美人(意思解释)
- 外圆内方(意思解释)
- 德容言功(意思解释)
- 八荒之外(意思解释)
- 安步当车(意思解释)
- 暴取豪夺(意思解释)
- 直捣黄龙(意思解释)
- 逆来顺受(意思解释)
- 夷为平地(意思解释)
- 命与仇谋(意思解释)
- 弟子孩儿(意思解释)
- 死不开口(意思解释)
- 龙驭上宾(意思解释)
- 善善恶恶(意思解释)
- 卑鄙龌龊(意思解释)
- 清风劲节(意思解释)
- 会少离多(意思解释)
- 拨乱济危(意思解释)
- 半新不旧(意思解释)
- 避俗趋新(意思解释)
-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(意思解释)
- 人尽其才(意思解释)
- 福善祸淫(意思解释)
※ 接踵而至的意思解释、接踵而至是什么意思由 焅摘词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青出于蓝 | 青:靛春;蓝:蓼蓝;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。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;但颜色比蓼蓝更深。比喻学生胜过老师。 |
回心转意 | 回、转:掉转、扭转;心、意:心思。重新考虑;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。 |
经邦论道 | 指治理国家,谈论治国之道。比喻位居高层 |
披肝沥胆 | 披:披露;沥:滴下。露出肝脏;滴出胆汁。比喻真心对待;倾吐心里话。也形容十分忠诚。 |
门当户对 | 门、户: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、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;当:相称;对:合适;对等。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;适宜通婚结亲。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;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。 |
疑邻盗斧 | 疑:怀疑;斧:斧头。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。指不注重事实根据,对人对事胡乱猜疑。 |
信及豚鱼 | 及:达到;豚:小猪。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。比喻信用非常好。 |
笃近举远 | 笃:忠实,厚道;举:举荐,选拔。对关系近的厚道,对关系远的举荐,指同等待人。 |
官僚主义 |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,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。 |
大失所望 |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。形容非常失望。 |
一寸光阴一寸金 | 一寸光阴:指日影移动一寸;形容很短的时间。形容时间的宝贵。 |
燕雀安知鸿鹄志 | 鸿鹄:天鹅。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。 |
信以为真 | 把假的当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 |
交臂历指 | 交臂:两手反缚;历指:古代拶指的刑罚。象罪犯两手反缚、受拶指的刑罚一般。形容痛苦万状,毫无自由。 |
扭直作曲 | 比喻是非颠倒。 |
立竿见影 |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。比喻立见功效。 |
二三其意 | 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专一,反复无常。 |
不宁唯是 | 宁:请助词,无义;唯:只是;是:这样。不只是这样。即不仅如此。 |
坐以待毙 | 待:等待;毙:死。坐着等死。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。 |
败德辱行 | 败坏道德和操守。 |
细水长流 | 细:微小。比喻节约使用财物;使经常不缺用。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。 |
飞蛾扑火 | 蛾:像蝴蝶似的昆虫。飞蛾扑到火上。比喻自寻死路;自取灭亡。 |
诸如此类 |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。指与上述同类的。诸:一些;许多;如:像。 |
束身受命 | 束身:约束自身,不放纵。比喻投案。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、听从命令。 |
屦及剑及 | 屦:鞋;及:赶上。形容人奋发兴起,行动果断迅速 |
河山之德 | 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妇人德容之美。 |
师严道尊 | 为师之道要尊贵、庄严。《礼记 学记》:“凡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师严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学。”宋 韩淲《涧泉日记》:“郑康成事马融,三年不得见,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……汉之师道尊严如此。” |
驰魂宕魄 | 形容振撼心灵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