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倡百和的成语故事


一倡百和

拼音yī chàng bǎi hè

基本解释和:呼应,附和。一人首倡,百人附和。形容附和的人极多。

出处金 元好问《续夷坚志 胡公去狐》:“夜半,狐鸣后圃中,一倡百和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一倡百和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倡百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随行就市
回心转意 元 高则诚《琵琶记》第31出:“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转意时节,且更耐看如何?”
泥牛入海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》:“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,直至如今无消息。”
高耸入云 刘伯承《回忆长征》:“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,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。”
多才多艺 《尚书 金滕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材多艺,能事鬼神。”
学以致用 李新《为有源头活水来》:“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,学以致用,并且勤学苦学。”
靡所底止 《诗经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转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
富贵骄人 《陈书 鲁悉达传》:“悉达虽仗义任侠,不以富贵骄人。”
苦思冥想 巴金《创作回忆录 关于<激流>二》:“我拿起笔从来不苦思冥想,我照例写得快,说我‘粗制滥造’也可以,反正有作品在。”
龙腾虎跃 唐 严从《拟三国名臣赞序》:“圣人受命,贤人受任;龙腾虎跃,风流云蒸,求之精微,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