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足常足的成语故事

拼音zhī zú cháng zú
基本解释人没有过多的要求就能时常觉得满足、快乐。
出处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常足矣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知足常足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知足常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歌功颂德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 |
望尘莫及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赵咨传》:“复拜东海相,之官,道经荥阳,令敦煌曹暠,咨之故孝廉也,迎路谒候。咨不为留,暠送至亭次,望尘不及。” |
哀而不伤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关雎》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’” |
源源不断 | 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见之,故源源而来。” |
同心合力 | 《书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乱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之死靡二 | 《宋史·忠义传一》:“若敌王所忾,勇往无前,或衔命出疆,或授职守土,或寓官闲居,感激赴义,虽所处不同,论其捐躯徇节,之死靡二,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。” |
视死如归 | 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》:“三军既成阵,使士视死如归,臣不如公子成父。”《吕氏春秋 勿躬》:“三军之士,视死如归。” |
败俗伤风 | 参见“败俗伤化”。 |
徇私舞弊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3回:“谁想这伙官员,贪滥无厌,徇私舞弊,克减酒肉。” |
今是昨非 | 晋 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