饥不遑食的成语故事

拼音jī bù huáng shí
基本解释同“饥不暇食”。
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:“虽有糇粮,饥不遑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饥不遑食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饥不遑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乐道安命 | 南朝·宋·鲍照《园葵赋》:“荡然任心,乐道安命。” |
闻声相思 | 《鬼谷子·内揵》:“君臣上下之事,有远而亲,近而疏,就之不用,去之反求,日进前不御,遥闻声而相思。” |
个人主义 | 毛泽东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》:“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。” |
一视同仁 | 唐 韩愈《原人》:“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 |
旦夕之间 | 汉·无名氏《焦仲卿妻》:“蒲苇一时纫,便作旦夕间。” |
不骄不躁 | 毛泽东《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》:“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(行动和作战)和团结人民的政策,不犯大错误,谦虚谨慎,不骄不躁,是完全有办法的。” |
死要面子 | 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,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。” |
晕头转向 | 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:“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。完全出乎他的意料,儿子居然变了,而且变得这么快!” |
普天同庆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:“皇子诞育,普天同庆,臣无勋焉,百猥颁厚赉。” |
歇斯底里 | 茅盾《严霜下的梦》:“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,我仿佛看见许多狼,张开了锯样的尖嘴,在撕碎美丽的身体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