才兼文武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。
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卢植传》:“熹平四年,九江蛮反,四府选植才兼文武,拜九江太守,蛮寇宾服。”
例子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八回:“故博王友文,才兼文武,识达古今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cái jiān wén wǔ
注音ㄘㄞˊ ㄐ一ㄢ ㄨㄣˊ ㄨˇ
感情才兼文武是褒义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文武全才。
近义词文武双全、能文能武
反义词不文不武
英语be endowed with civil and martial virtues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木本水源(意思解释)
- 因材施教(意思解释)
- 丑声远播(意思解释)
- 当仁不让(意思解释)
- 无法无天(意思解释)
- 同心合力(意思解释)
- 唯物主义(意思解释)
- 触目皆是(意思解释)
- 识字知书(意思解释)
- 时至运来(意思解释)
- 燕雀安知鸿鹄志(意思解释)
- 败俗伤风(意思解释)
- 满招损,谦受益(意思解释)
- 一鼻子灰(意思解释)
- 粗服乱头(意思解释)
- 国泰民安(意思解释)
- 海水不可斗量(意思解释)
- 绘声绘影(意思解释)
- 动魄惊心(意思解释)
- 聪明反被聪明误(意思解释)
- 闲情逸趣(意思解释)
- 金口木舌(意思解释)
- 形影相随(意思解释)
- 爱毛反裘(意思解释)
- 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(意思解释)
- 凌云之志(意思解释)
- 浅见薄识(意思解释)
- 繁荣富强(意思解释)
※ 才兼文武的意思解释、才兼文武是什么意思由 焅摘词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改俗迁风 | 迁:改。改变风俗习气。 |
恨铁不成钢 | 怨恨铁不能被炼成钢。形容对所期望的人要求严格;恨他不争气;迫切希望他变得更好。 |
万众一心 | 千万人一条心。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。 |
挺身而出 | 形容遇到危难时;勇敢地站出来;担当其任。挺:挺起身来;勇敢刚毅的样子。 |
痛定思痛 |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;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;让人震撼;也让人警醒。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;含有警醒的意思。痛:悲痛;哀苦;定:平静。 |
长江后浪推前浪 | 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。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。 |
举重若轻 | 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。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。 |
赶尽杀绝 | 驱除干净;彻底消灭。比喻残忍狠毒;不留余地。 |
人心归向 | 向:归向,向往。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,向往的。 |
抛砖引玉 | 抛出砖头;引来白玉。比喻用粗浅的、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;引出别人高明的、或熟的意见或作品。常用作谦词。 |
饿虎吞羊 |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。比喻迅猛贪婪。 |
寿元无量 | 寿元:寿命;无量:没有限度。祝人长寿的颂辞。 |
取而代之 | 夺取别人的地位、权利而代替他。 |
聊以自慰 | 聊:姑且;自慰:自我安慰。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。 |
一鼻子灰 |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。《红楼梦》五五回:“幸而平姐姐在这里,没得臊一鼻子灰,趁早知会他们去。” |
不能自拔 | 拔:摆脱。不能将自己拔出来。指陷进很深的境地;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。 |
刀耕火种 | 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;就地挖坑播下种子。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。也作“火耨刀耕”。 |
大腹便便 | 便便:肥胖的样子。肚子又大又肥。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。多指腹内空虚而言。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。 |
舞刀跃马 | 挥舞刀枪,纵跃战马。比喻奋勇作战。 |
意兴索然 | 索然:全无,空尽。兴致全无。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。亦作“兴致索然”。 |
白首之心 | 老年时的壮志。 |
平生不作亏心事,夜半敲门不吃惊 | 平生:有生以来;亏心:违背良心。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,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。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,心地坦然。 |
东施效颦 |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;显得更美。邻里丑女(后称东施);机械地模仿;也皱起眉头;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(效:模仿;颦:皱眉头)。比喻不顾具体条件;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;结果适得其反;显得可笑。 |
羊质虎皮 | 质:本性。羊虽然披上虎皮,还是见到草就喜欢,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,它的本性没有变。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。 |
学而优则仕 | 优:有余力,学习了还有余力,就去做官。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。 |
如痴如醉 | 形容神态失常,失去自制。 |
生知安行 |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,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。 |
匪夷所思 | 匪;即“非”;不是;夷:通“彝”;法度、常规;引申为寻常的;一般的。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。形容人的思想、言谈、技艺、事情等离奇;超出寻常。 |